榆林动态hangyejiaodian

神木以绿色铺就转型底色 生态廊道沁润人民生活

时间:2023-12-19 14:40 阅读:1712 来源:互联网

大雪时节,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寒风凛冽。连绵的群山之间,侧柏、樟子松等林草将黄土高坡铺染成一片深绿。


“这些年变化太大了。生活的环境变好了,现在哪里都是一片绿。”站在成片樟子松旁,神木市尔林兔林场场长李园伟感慨尤深。2000年开始,李园伟成为了神木市植树造林“大军”中的一员。从起初的防沙治沙到现在的绿色巨变经历中,这些年全市生态面貌的改变,他有着切身体会。


尔林兔林场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,国有林地范围涉及中鸡镇、锦界镇、西沙街道、尔林兔镇4个镇街19个行政村,管护面积46.82万亩。伴随着工程造林的实施,实现了“人进沙退,绿进沙退”的历史演变。


图片

十万亩樟子松造林示范基地(央广网发 无人机拍摄)


步入尔林兔林场所辖西工区吧吓采当和石板太村,10万亩樟子松造林示范基地呈现眼前。抬头远望,不同树龄的连片樟子松相互间隔四到五米,伫立在广袤的沙地上,成为陕蒙边缘一道生态屏障。“当时栽植的时候还是七十厘米的小苗哩,现在已经长成一米五到两米高了。”李园伟笑着说。


2010年,樟子松造林示范基地启动建设,目前尔林兔林场已建设各规格樟子松30万亩。记者了解到,今年神木市财政投资3000万元,对该基地进行提升改造,目前基地规模初步形成,效益将日益突显。


在中国县域版图上,神木市地处陕晋蒙三省交界,是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。多年来在能源经济的带动下,区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。但与此同时,在这片土地上,大片裸露的山体、陡峭的山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。


黄河流经神木98公里,其一级支流窟野河、秃尾河流域面积分别占神木市总面积的51.2%和31.4%。“神木沿黄主要是土石山区,两条河流河岸两侧山势陡峭、土层浅薄,成为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。”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志强说。


图片

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枣洼作业区,绿色正在铺满山体(央广网发 无人机拍摄)


2022年,总投资3.6亿元的神木市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启动,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主要对窟野河、秃尾河流域两侧的裸露山体进行植树造林,有效改善两河流域生态环境。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任会军告诉记者,该工程以黄河为主线、各大支流为延伸,坚持“因地制宜、集中连片、突出重点”的原则,科学规划布局,营造水土保持林、水源涵养林、特色经济林,全力打造科学、合理、健康的黄河绿色廊道。


3月到6月之间是植树的“黄金期”,负责枣洼作业区的王志强和同事们忙活在一线,尽量克服沿岸土石山区立地条件差的困难,通过凿石垒坑,电镐、无人机及索道运送苗木等措施,保障绿化项目的顺利实施。“造林初期,大家每天吃完早饭过来忙活,每个标段60人齐刷刷开工,从远处看,每个人脸上都晒得黝黑,但都很有成就感,知道做这件事有意义。”王志强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。


王志强介绍,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以乡土树种为主,采用乔灌草结合、针阔叶混交的栽植模式,2022年实施2万亩,投资8000多万元;今年实施2.5万亩,投资1亿元,主要栽植油松、侧柏、山杏、柠条、黄刺梅等树种共260多万株。“现在工程基本完工,落叶乔木、灌木油松、侧柏已全部栽植完成,树苗成活率在95%以上。”他说。


图片

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枣洼作业区(央广网发 无人机拍摄)


“我们始终坚持‘栽好树、树栽好、树长好’的原则,实行‘三级管理’,做到任务清楚、责任明确,狠抓造林质量、进度、安全工作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两条绿色生态屏障,不仅可以提升两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,而且可以绿化、美化两岸乡村人居环境。”任会军说。


一铲一锨、一树一苗,当地造林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铸成黄河的绿色廊道。


“30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神木北部的流沙比较严重。到现在,经历了治沙和造林工作的‘三步走’,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%到今天43.2%的蝶变。”任会军回忆。


任会军表示,近年来,神木市根据“南治土、北治沙、全域治水”战略部署,围绕“一城两廊三区”布局,重点从林草生态保护、林草生态建设、林草生态修复、林草生态安全、林草产业惠民、林草生态服务六方面着手,实施了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;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,开展了全面治理荒沙行动、国土绿化五年行动等造林绿化工作,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

与此同时,神木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和市级林长责任区,在重点生态区域设立35个市级林长、155个镇级林长、666个村级林长,全面提升林草建设质量和保护水平。截至目前,神木林草湿地面积890万亩,占全市总面积的78%。


“2023年,全市林草项目建设总投资11.5亿元,大力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省级试点、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、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、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工程、退耕还草、重点林区提升改造等28个林草重点建设项目,计划栽植苗木2600万株。”任会军补充道,神木市持续推动林草产业增效惠民,坚持政府引导、企业带动,发展苗木繁育、林下经济、生态农业等,以治沙造林撬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经济,带动一方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。


既算“经济账”、又保“生态账”,在红枣种植、林麝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带动下,村民得以实现“沙里淘金”。一脉“绿水青山”,正成为当地人民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底色。


“‘十四五’期间,我们将铆定防沙治沙的主攻目标,计划投资50亿元,营造林草100万亩,”任会军说,“聚焦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,还将继续加大营造林草力度,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,积极探索碳汇交易,广泛宣传低碳生活,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。”


荒山变青山,绿染黄河岸。如今,沟谷山巅被绿色点缀,新植的松柏长势正旺,一个个新的生态廊道和绿化项目正在实施,一个环境优美、生态宜居的绿色神木正在崛起。



来源:央广网




Copyright © 2018-2019  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陕ICP备2022007966号